上一期,帶大家一起從零開始搭建 K3S 和 RANCHER,沒想到這一類型的內容竟然有人敲碗下集。。。所以這一集的內容是延續上一集的部分,帶大家一起在 K3S Cluster 上加入新的 Node,所以這邊要準備一台要新加入的電腦,我這次耗重資購入一台小型電腦 Asus CP3130 搭載8GB的記憶體以及120GB的SSD,這邊基本上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以及錢包深度選購,家中若有舊的X86架構電腦也可,但建議最少搭配8GB的記憶體。
首先是作業系統的部分,這邊建議安裝跟Server端一樣的作業系統,我這邊使用的是Ubuntu Server 20.04版本,不知道怎麼安裝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上一期喔。
接下來,我們一樣使用Putty或終端機進行SSH的連線,並且完成系統的安全性更新,一樣在上期視頻中有教學喔!基本上,這樣我們就可以準備K3S的安裝了。由於這次我們是在原有的K3s Cluster上加入新的NODE,所以我們要先取得 Server 的 Token 才能讓新的 Node 與 Server 進行連線。
首先要先 SSH 登入 Server 端的 Root 底下並使用下列指令得到 Token :
cat /var/lib/rancher/k3s/server/node-token
這邊請複製下運行指令後得到的一串代碼。建議先不要關閉SSH窗口,等等會用到。
接下來 SSH 登入 Node 端的 Root 底下,執行下面指令:
curl -sfL https://get.k3s.io | K3S_URL=https://myserver:6443 K3S_TOKEN=mynodetoken K3S_NODE_NAME=mynodename sh -
-
myserver 這邊請更換成 server 端的 IP 地址 (通常是內網IP)
-
mynodetoken 這邊請更換上剛剛在 Server 端得到的一串代碼。
-
mynodename 這邊請更換想要的 NODE 名稱。
執行後,就開始安裝 K3S 在新的 NODE 上,並且自動跟 Server 進行連線交流。
這邊需要一段時間,莫急莫荒莫害怕,要確認是否完成安裝,只要回到 Server 端的 SSH 窗口輸入:
kubectl get nodes
如果看到新的 NODE 新增到列表中,代表已經順利新增 NODE 在原有的 K3S Cluster!
我們也可以在 Rancher 管理頁面中找到這台新增的 NODE。 YA! 這樣我們就成功的在K3s Cluster中新增一台 NODE 了。 我們如果想要刪除其中的 NODE 也可以直接在 Rancher 上執行。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部署 Longhorn 應用在 Cluster 上,部署應用在 K3S Cluster 上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透過指令,也可以透過 helm,或是直接在 Rancher WEB 上部署新的應用。這邊我們進入Rancher 頁面,左邊會有看到 APP & MarketPlace,這邊會有官方提供預設的 Charts 部署應用,我們可以在這邊找到我想要安裝的 Longhorn。這邊因為我已經安裝過了,所以顯示的是升級的部分,還沒安裝過的朋友們,可以在這邊點選 Install 的選項,一直下一步到底即可,之後就等待自動安裝部署到各個Node上,完成後,可以看到左邊選單出現有Longhorn的選項,點進去後即可進入Web UI,這邊可以看到更詳細的Longhorn內容,以及設定備份等等。 這邊因為我是升級的關係,需要一段時間讓所有的NODE完成更新,就可以正常使用拉!
Longhorn 是什麼?
一句話概括就是"Highly available persistent storage for Kubernetes",高效能穩定開源的區塊儲存方案,可以把它想像是一個收納箱,可以移動可以複製可以快照的等等應用.